元老級球員轉身菜鳥國際級教練 王建升、林書正、沈宗逸帶隊初闖U21世錦賽的心路歷程

作者:李昀璇

豔陽高照下,一群身穿裝備,手拿球桿並戴著頭盔的代表隊球員現身場上,他們不畏高溫,奮力在場上奔馳,跟隨教練的呼喊,演練不同戰術,同時也不忘互相比拼,增進球員戰力。代表隊球員付出的努力,正是為了在國際舞台上拔得頭籌,為台灣爭光。八月初,男子袋棍球代表隊將飛往愛爾蘭,出戰U21男子袋棍球世界錦標賽。睽違兩年參與國際重大賽事,不止對球員是一大挑戰,對這三位特別人物,也有著重大意義。

圖片為中華袋棍球協會提供

回想當時

他們是王建升、林書正和沈宗逸,是負責帶領球員前進世錦賽的教練群,分別統籌台北、台中和台東的代表隊訓練,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帶隊出戰國際賽事。回想當時接下這個重大任務,王建升坦言既緊張又興奮,雖然和林書正一同帶隊兩年,但當遇上重要時刻,壓力和期待還是不斷湧上,而一旁的沈宗逸進入代表隊教練群第一年,就要帶隊出賽,但他仍坦然接下重責大任。三人曾經也是彼此的隊友,同樣來自城市科技大學,並肩作戰多年,培養良好默契,讓他們在剛起步時,就跨越了磨合期,彼此的帶隊想法十分一致。

從各自球齡都高達六年以上的元老級球員,轉身成為菜鳥國際級教練,他們要帶領球隊在U21世錦賽殺出重圍。

 

是球員們的教練,也是他們的學長

現年26歲的王建升和林書正,以及23歲的沈宗逸,與U21代表隊球員年齡差距甚少,即便是教練,但他們和球員亦師亦友,是學長學弟關係,同時也是師徒關係。沒有威權式的包袱,正是他們的帶隊特色。王建升就提到,球員和他們比較沒有距離,當遇到困難時,也較願意和教練溝通。當球員有心事,也會將他們作為訴苦對象,有助於雙方互相理解和成長。

 

其實,一邊擔任教練的他們,同時是成人代表隊球員,時常下場和U21球員一同練習,因此身份間的切換,便成為他們的一大課題。林書正表示,打球時心情較激昂,「戰術做錯時會有小脾氣,做對會嗨,但轉換成教練時情緒就不能太明顯。」他也坦承,擔任教練時,偶爾會不小心外露太多情緒。而王建升則認為,教練需要顧及許多層面,也要時常關心球員的學習狀況,心思要更加細膩,是擔任球員時不太需要留意的細節。

圖片為中華袋棍球協會提供

前輩會給壓力,但對後輩要多鼓勵 

除了身份切換是一大關卡,面對上有前輩、下有球員的局面,三人也一致認同帶隊壓力並不小。由於台灣目前比賽多採六人制,但國際賽採十人制,因此他們較缺乏主流賽制的帶隊經驗,在訓練期間,三人也都曾度過難熬的適應期。面對前輩賦予寄望,他們從做中學,試圖一步步擺脫菜鳥稱號,即使面臨責罵也不能退卻,因為有後輩等著他們做榜樣。林書正就提到,代表隊球員當中,有幾位球齡較短,初戰國際賽事時,需要短時間吸收許多知識,再加上訓練強度高於平常,難免讓新進球員失去對袋棍球的熱情,這時,教練就需要親自輔導球員,多給予鼓勵,協助讓球員在場上回歸初衷。

 

出賽目標明確,教練賽前最後的溫情喊話

出戰U21世錦賽,他們目標帶隊殺入十六強。面對組內強敵,期望能拿到分組前列名次。「拿出你們的拼勁,專注在球場上的執行,然後不放棄每顆球的機會。」沈宗逸對球員熱情喊話,林書正鼓勵球員們奮力比賽,不要讓自己後悔。王建升則採樂觀態度,他希望球員們可以盡情享受比賽,「把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好就好。」 

從元老級球員,搖身一變,成為菜鳥國際級教練,即便一路走來過程艱辛,但他們要帶著球員們力拼取勝,留下生涯中最精彩的第一戰。

U21男子袋棍球代表隊即將在8月11日、12日、14日及15日出戰U21男子袋棍球世界錦標賽分組競賽,詳細的賽況轉播及最新賽果,請密切關注中華民國袋棍球協會的粉絲專頁,一同為中華隊加油打氣!

圖片為中華袋棍球協會提供